自实施“百千万工程”以来,清城区以特色挖掘为关键点、以资源整合为着力点、以群众参与为支撑点,以美丽圩镇建设为抓手,聚焦典型镇培育和风貌提升,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、基础设施完善、特色产业培育和文化内涵挖掘,打造出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圩镇样板,绘就美丽圩镇新画卷,为城乡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一、规划先行、塑造特色风貌,擘画圩镇发展蓝图。聘请省级规划设计团队,结合各镇的资源禀赋、产业基础及区位条件,精准定位发展方向,全面完成典型镇建设规划编制,明确“一镇一策”差异化发展路径,明确美丽圩镇建设工作目标,谋划典型镇培育建设项目库,深挖各镇资源禀赋,绘好美丽圩镇建设和产业发展蓝图。例如,龙塘镇依托高新区制造业当家和长隆旅游目的地“两个引擎”为驱动,以“智造强镇、长隆新城”为目标,打造清远市区中心镇;石角镇坚持“项目为王”,统筹抓好项目建设、产业发展、城乡品质、公共服务等领域,全力打造工业强镇;飞来峡镇立足本镇发展基础和资源禀赋,以“飞来画卷,峡光胜境”为发展定位,积极探索新发展路径,打造山水风光特色镇。
二、多措并举、聚焦环境提质,夯实圩镇宜居基础。以“干群联动、大手牵小手”等形式带动村民群众做好圩镇环境卫生秩序。通过“积分制”“红黑榜”等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,变“要我建”为“我要建”。发动群众参与,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。石角镇常态化组织开展“流动红黄旗”等自评自查工作,累计开展自评自查20余次;以“逢五出发”常态化机制长效提升和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效,发动干部职工、群众超过2000人次;黄布村在全市首推线上“乡村振兴积分平台”,激发村民参与热情;马头村推行“三个一元、五个包干”制度,建立人居环境长效管护机制。持续开展主干道环境整治和“六乱”整治工作。龙塘镇大力提升广清大道、X844线、清晖南路等道路环境,2024年以来共拆除违章建筑331宗,面积达10.4万平方米,清杂2600吨,种树1.27万棵,增绿14.3万平方米,组织开展“洗澡净衣”行动6次,16个村(社区)共摸排整改问题867个,进一步巩固龙塘镇人居环境整治成效。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民生。全区各圩镇范围内共计建有公共厕所14个、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共11所、乡镇卫生院6所、养老服务机构9家、长者饭堂合作餐饮店8家、综合文化站5个、各类大小球场33个、便民服务中心4个、快递物流点位41个。全面建成“学有所教、病有所医、老有所养”的美丽宜居圩镇。
三、扮靓容颜、提升农房品质,打造圩镇宜居风貌。组织党员干部带头、群众积极响应、引入“他方资源”,形成“政府主导、群众主体、社会参与”的共建格局。以点带面推动“七个一”建设。以美丽示范主街和圩镇客厅为中心,不断完善提升圩镇整体风貌,共计完成提升改造美丽示范主街5条、美丽乡镇入口通道8个、美丽圩镇客厅4个、绿美生态小公园5个、农贸市场4个、房屋外立面提升样板236栋、美丽河道9.7公里。精准定位,打造农房提升示范点。凤城街道田龙社区、沙田社区创新模式,动员群众力量打造农房品质提升示范点。如凤城田龙社区以“小投入、微改造、大提升”为改造原则,秉持留住乡愁、美得持久的理念,运用压檐口、亮墙身、加脚线、描腰线、画门窗“五步法”,对农房外立面实施“微改造”,精心推进社区57栋农房的风貌改造提升,运用传统工艺、就地取材,打造出布局疏朗、富有韵味的现代化新农村。积极对接开展与建筑业央企结对共建。2024年以来,清城区积极推动重点建筑业央企如中建集团、中交集团,全面参与区镇村建设,共有合作项目25个。引入专业团队助力,清城区通过与广东省规划设计院、中建集团等高水平、高技术企业建立沟通机制,在项目设计、施工过程中科学谋划,在技术层面上全方位保障农房风貌提升施工质量和效果。目前已全部完成5512栋农房品质提升工作。通过不断提升圩镇居民看得见、摸得着、用得上的地方,推动各镇风貌蝶变焕新,切实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清远市清城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
2025年2月17日